乡村振兴“地”气十足 世界新要闻
2023-05-23 14:57:11 中国县域经济报

当前正值油菜、小麦收割季节,初夏的郫都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火花村,上千亩油菜、小麦全面成熟,迎来大丰收,当地农户正趁着晴好天气,利用大型农机抢收油菜。在确保颗粒归仓的同时,火花村多措并举加强低效苗木清退工作,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良田”归“粮田”,稳定粮食生产。


(资料图片)

花海变油田 农户喜丰收

春赏油菜花,夏榨菜籽油。走进火花村的田间地头,昔日金黄的油菜花已变成颗粒饱满的油菜籽,在阳光映衬下,犹如一块块金色的地毯,与栋栋楼房辉映成景。油菜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地里穿梭忙碌,随着收割机割刀高速转动,一垄垄金灿灿的油菜被卷进机器中,收割、脱粒等一气呵成,顷刻间,一片片丰硕的菜籽尽收“机囊”,细碎的菜秆从机尾飘洒到田间。

“以前我们都是人工收割,收割油菜时先是需要人工割倒,然后摆放在油菜地里,晾晒4到5天,最后再敲打脱粒和捡拾,整个过程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现在我们用机械收割,1亩地只需10多分钟就能完成了。”火花村村民易萍表示,用机械收割不仅省时省工,而且降低损耗,秸秆还可以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下一季农作物品质,同时实现无缝连接抓生产,发挥土地最大价值。

据了解,目前火花村油菜已基本完成收割,接下来将大规模进行小麦收割。为规范收割机械化作业,切实做好夏粮夏油机收减损工作,火花村及时调配收割机械设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利用机收减损技术,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建设高标准农田 拓展乡村旅游

在火花村通往战旗村的沙西线沿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大型挖掘机分布在田间进行土地整改,不远处现代化的旋耕机在黝黑的农田里来回作业,旁边提前平整好的农田里工人正在增施有机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水利灌溉、土壤改良、机耕道工程等。”火花村党委书记易奉阳介绍,火花村将水利工程建设、耕地复耕等进行资源整合,统筹推进,致力打造“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在易奉阳看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火花村紧挨战旗村,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助力增产增收,也塑造了大田景观,为下一步发展休闲农业奠定了基础。易奉阳表示,火花村将活化利用农田集中连片的优势,深入挖掘自身生态旅游等资源,打造休闲观光、自然研学、农事体验等新场景新业态,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创新土地托管良方 种地增产又增收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仅要在提升耕地质量上下功夫,更要不折不扣地守好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让“良田”归“粮田”。

围绕做优做强“沙西线沿线粮经产业园”,火花村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宜,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与农户柔性协商、科普政策、下达书面告知函等方式,逐步腾退清理低效苗木恢复粮食种植,探索出“国有平台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合作模式,村集体面向农户收集腾退土地,支付保底租金,统一流转给乡村振兴公司进行耕种解决“无人种地”的问题。同时,村集体牵头组建家庭农场,创立农机服务平台,培育火花村农机服务人员和农业种植能手,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去年5月,沙西线两侧农田上,平地、插秧、施肥、打药等环节实现了全链条机械化作业,短短一个月不到,火花村新增种植了近200亩水稻,“沙西线沿线粮经产业园”初步成型。截至目前,火花村累计腾退苗木1000余亩,有序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攻坚战。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提高耕地‘容积率’,强化统筹协调力度,分等级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加强对耕地用途的日常监管,鼓励规模化流转高标准农田开展生产经营,真正让‘良田’回归‘粮田’,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根基。”易奉阳坚定地说。

不仅是火花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场景同样在郫都区的各个村落上演。近年来,郫都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建设理念,形成了有力统筹、实干推进、多方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推进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93万亩,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戚原 通讯员 郭芯屹)  

相关新闻: